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欢迎 {{loginUsername}} 登录,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App(安卓) App(苹果)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district_text}}

5个提问,让面试效率翻倍!

转载 面试技巧

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1-10-09 16:38 {{clickNum}}

简历包装,其实很正常,这也是每个求职者心照不宣的操作。但是!也不乏有人喜欢过分的包装,生怕把自己写的不够优秀,简历上写的那叫一个“漂亮”“优秀”!但实际上有很大的水分。

关于这一点,我自己也很有感触。

我从毕业后的第三年,开始面试别人成为面试官。到成为总监,到自己创业,面试过各类人,这么多年怎么也面试过上千人吧。

我记得刚作为面试官的时候,面试基层员工,当时急缺人,一天的面试安排的满满当当的,中午和下班后都在面试,最多的时候,一天面试了20多人。

问题是,很多人简历上写的很漂亮,但实际上却一问三不知。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,面试这么多人也没几个满意的。

当时我就在琢磨,要是一直这样每面试一个人半小时一小时的,那我一天完全没法干活啊!

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,总算总结出了一套快速的面试“提问模型(五个问题)”,还分享给了同事们。

打这开始,我改为先用电话面试,我在电话里都比较直接,简单的几个问题,每次不超过10分钟,就能排除掉大部分人。

不仅仅是效率提升了好几倍,面试的质量也提高不少。


这套 “提问模型” 的核心思路是什么?

很简单!

直接抓住说谎者的痛点:“经不起细节的拷问”!

接下来和你分享下这个“提问模型”模型具体怎么问,通过 5 个问题,让求职者跟着你的节奏,层层深入!



1
你‍‍最擅长的是什么?

问题可灵活变化:你最拿手/精通/熟悉的技能/行业/业务...是什么?让你最满意的项目/ 作品...是什么

为什么要问“最xxx”?

1. 看看对方到底几斤几两。

比如:家长问孩子:你最高是多少分?

如果小孩子回答 70分。那基本可以确定其他所有的科目都是70分以下。

在面试中也一样,最拿手的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在某方面的天花板。

假设:在面试中把能力用100分计算,如果对方最拿手的能力在你看来只有70分,那其他方面基本上就是70分以下了。如果你觉得有90分,其他方面可能都是80分以上。

2. 节省自己的时间。

这个也很好理解。

如果对方连最擅长的,最熟悉的都是一问三不知,就没必要再问其他方面了。完全可以爽快地结束面试。

3. 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。

我见过有些面试官,除了几个核心的问题,不知道往哪方面问合适。

挑对方最擅长的聊,是一条很好的思路。让对方跟着你限定的范围,层层深入。

并且,问对方擅长的,对方也能和你聊的更多。

继续往下!



2
有成功的案例吗?

问题灵活变形: 能描述一个具体的例子吗?能举例说明吗?那个项目是你最满意的呢?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满意呢...

擅长的东西肯定是自己实践过后的结果,既然你擅长做xxx,那你肯定会参与过让你自己觉得满意的项目嘛。

比如爱好上。既然你说你打篮球很厉害,那总得有个让你觉得厉害的经历嘛。是你打赢过比赛?还是你投篮很准?

在我以前的面试经历中,一说到案例的时候,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项目/成绩/作品是让自己觉得满意的。

很多人的回答类似于以下这种,带着自我怀疑的味道:

那个(带有犹豫的停顿)xxxx项目吧!

应该是xxx吧!
我觉得是xxx吧!

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上来,除了看简历有没有水分,还能证明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绩。说白了,都没有自己满意的作品/成绩,能力上的水平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。



3
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

问题灵活变形:这里面最难的是什么?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最大的问题是什么...

为什么一定要问遇到的困难?

容易的,简单的谁都会,没意义。
困难才能观察对方解决困难/问题的能力。
伪造经历的人,往往不知道难点是什么,或者是瞎编。

到这一步,就已经能卡住绝大多数有水分的人了。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,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困难。

在我给别人面试的经验中,到这个问题,有水分的人,绝大多数都会被卡住。一般的反应就是紧张,不知所措。这类情况下,基本上可以判断了... 你懂的。

当然,不能否定有少数人会随机应变地说出一个答案。这类随机应付的人,况且算他这个问题过了,但下面的问题基本上过不了。



4
你是怎么解决的呢?

问题灵活变形:你是怎么克服的呢?说说你解决的思路?详细地说说你是怎么搞定这个困难...

这个问题问观察的是对方能不能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出来。

在我面试这么多人的经历中,有水分的人基本上可以排除了。

只要是自己解决的,肯定能把自己的经过说出来,说的越详细越好。

但有水分的人,要么不知道怎么说,磕磕巴巴的。要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,不描述整个过程细节。又或者临时应变说些没有逻辑的。这个时候,你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啦!

举例:
我有一次印象比较深的面试,我问到这个问题时,对方思索了会儿,回答:这个技术难点真的很难很难,我整整经历了5天才搞定,搞定后我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...

我看他回答跑偏了,我打断了他:你能描述下,你这5天里是怎么把这个难点解决掉的吗?

然后,他:额....

额了半天也说不上来。这个时候,如果是你,你觉得为什么回答不上来呢?答案很容易就知道了吧。



5
具体的细节是什么?

这一步主要是根据对方的描述,然后追着细节问,灵活提问。

到这里,其实已经不是在考察对方有没有水分了,而是跟深层次的看看对方的能力到底怎么样。

因为能力强的人,一定会在细节上把握得很好。包括在技术上,能力强的人基础肯定比较好。

在我面试的经历中,到这一步我往往会以探讨的态度,和对方交流。还有拉进相互好感的作用。同时,能到这一步的人,就要约到公司来详聊了。

能到这一步的人,真的很少。10个里面有1个都还是客气的,有些岗位二三十个里面有一个都不夸张。岗位越高级,要求越高,越是这样。


6
最后的话

简历中从来不缺水分。但是不代表面试官没办法拆穿。

抓住痛点,层层深入,很容易拆穿对方水平到底怎么样,有没有水分。

希望这套“提问模型”能帮助大家提高面试的效率和质量。

这套模型,不仅仅是用在面试上。在其他场景中,只要觉得有说慌的成分,都可以使用。

顶部